第九十八章 论策江淮(1 / 2)

新楚 佩奇倒打一耙 1107 字 10个月前

一个月前,昭雎的征兵令到达下蔡。  甘茂找到了自己的老师,史举。  史举当即便明白了甘茂的选择,他眼中意味难名,“去年我曾在郢都南门见过楚王,也曾言:楚国有此雄主,祸福难料。现在我还是这句话,但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!”  甘茂点点头,“学生知道,学生毕竟是楚人。”  “楚人?一手造就强秦的卫鞅是秦人吗?吴起是魏人、是楚人吗?当今天下秦、齐、楚三强并立,余者皆不足道。秦王嬴驷继位时年仅十九,比当今楚王还要年轻。继位之初便诛杀了商君以平息宗室怨念。此后几年更是重用公孙衍,不但收复了河西失地,洗去了百年之耻,更是将整个河西纳入秦国版图。现在秦国已经将刀剑指向了韩魏,一但事成,则关东便永无宁日!齐王田因齐一代雄主,上承宣王变法之成效,他任用邹忌为相,田忌为将,孙膑为军师,进行改革,修明法制、选贤任能、赏罚分明、国力日强。经桂陵、马陵两役,大败魏军,称雄于诸侯。当今楚王继位之初便亲赴陉山,只身离间秦魏联军,化解危机于无形。之后更是与魏国结盟助魏国抗衡秦国,其联魏抗秦之谋尽显纵横家之能,其后以身犯险平三君之乱,最令人震撼的是其亲率大军击败司马错、樗里疾两大名将,其兵家之才亦不可忽视。如此楚王,果真楚国之幸吗?昔年吴起变法惨遭失败,其原因便是封君势力过于强大。然楚国要想与秦、齐争胜,封君以及三氏是绕不过去的槛儿,日后的楚国必然腥风血雨,楚王到底能否征服封君,凝聚全国之力,孰能预料?是以我言祸福难料!”史举一口气将秦、齐、楚三国的君王分析了一遍。  甘茂听后沉默了半晌,然后说道:“然弟子以为,楚王如今已经获得了昭、屈、景三氏的支持,其余封君堪作乱者皆不足惧!吴起之所以变法失败,是因为悼王早逝,假使悼王多活十年,弟子以为吴起变法一定会成功。现如今楚王年轻,只要不英年早逝,弟子相信楚国一定能真正成为第一战国!”  史举摇摇头,“封君之事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地多,昭、屈、景三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加之秦、齐、魏、越等国对楚国虎视眈眈,楚国想顺利地发展,谈何容易?”  甘茂微微一笑,“弟子愿意一试!”  史举赞许地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,“虽然我更看好秦国,但也是正因为不确定,事情才更有趣,也才能显示我辈之才能,不是吗?”  甘茂点头,“弟子这便参军去了,老师保证!”  “凡事三思后行,切不可逞能!”史举训诫道。  “是!”  新军训练了几日,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习惯如此的训练强度,昭睢看在眼里,乐在心里。这样的精锐训练一年之后,便是秦锐士、齐技击也可一战了!  这两天昭滑与魏荣闹矛盾了。  原因是为了争夺甘茂,两人都想将其收入麾下,便闹到了昭睢这里。  昭睢将甘茂召来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便将其任命为自己的亲卫队率。  昭滑与魏荣无言以对。  三月末,大司马沈衍来到了寿春。昭睢前去迎接时发现了队伍中的孙膑,他心下一抖,暗道东部战区这么快就要对外作战了?  果不其然,刚到寿春大营幕府大帐,沈衍顾不上休息一下便将孙膑、昭睢、昭滑、魏荣都召了过来。  “秦军攻破蒲阳之事尔等可知晓?”沈衍肩来昭睢三人。  三人震惊,他们三人忙于整训新军,只知秦军正在围攻蒲阳,却不知蒲阳已被攻破,公孙衍兵败退走。  “秦军既已攻取蒲阳,秦魏后势如何?”昭睢问道,“魏军不会就此罢手吧?对于秦军来说,蒲阳只是一座孤城,要想守住蒲阳,国内必然还要加派援军。司马错在宜阳附近的五万秦军应该会北上。至于秦国国内还会不会再派援军,那就要看看公孙衍能征集多少兵力了。”  沈衍点点头,笑道:“我等也是在来的路上收到这个消息的,另外就是魏相惠施已经说动赵侯出兵五万助魏抗秦!”  “什么!”昭雎大吃一惊,“赵侯竟然出兵助魏?这样一来,赵、魏联军总兵力至少在十五万以上,而秦军即便加上司马错的五万援军也才十一万人。秦王应该不会自大到能有把握战胜赵、魏联军,即便上郡其他地方不再有新的援军,我以为秦国还会再派至少五万援军北上。”  沈衍点点头,“你的推测很正确,斥候消息,司马错确实已经回撤函谷关,沿大河北上了,秦国传来的消息,秦王业已派樗里疾率军五万自龙门北上了。秦军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人。”  昭雎三人倒吸一口凉气,双方各将近二十万人,这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!  “这可是改变列国格局的一场战争啊!”魏荣感叹道,“一但秦军失败,十年内恐怕再无争雄的实力,赵魏若败,秦国必然势起,关东各国唯有合纵以抗之了!”  “秦、赵、魏三国大战,大王既然不准备派军参战,反而让大司马与军事来寿春,恐怕不是来看我等训练新军的,若末将猜测不错,东部战区怕是有战事了!”昭滑也不甘人后,说出了自己的推测。  五大战区之划分,熊槐虽然没有正式公布,但像昭雎、昭滑、魏荣这些楚国政权中第二梯队的核心将领都是知道的。  沈衍点点头,看向孙膑,“伯灵的实力就无需我多言了,大王钦点伯灵为东部战区此次战事的总军师,就请伯灵为大家讲一讲吧!”